《歌者与养母》
这世间的事,向来如此。人们只见得台前的光鲜,却不知幕后的辛酸。演艺圈这个名利场,更是如此。每日里,无数年轻貌美的女子,如过江之鲫般涌来,又似秋风扫过般散去。她们大抵以为,只要挤进这个圈子,便能\"一举成名天下知\"。殊不知,这碗饭,也不是容易吃的。
我认识一位歌者,姓索,名宝莉。这名字如今怕是少有人记得了,但她的歌声,却曾响彻大江南北。那是1983年的春晚,她一曲《夫妻双双把家还》,唱得满座皆惊。那歌声,仿佛能穿透时光,至今仍在某些人的记忆里回荡。
那时的演艺圈,尚不似今日这般浮华。索宝莉得遇名师王昆,倾囊相授。她生得明眸皓齿,更难得一副好嗓子,很快便跻身一线歌星之列。春晚之后,专辑、影视、广告接踵而至,她样样做得尽善尽美。这般风光,在当时的文艺界,也是少有的。
展开剩余46%然而人生如戏,戏如棋。就在事业鼎盛之际,她忽然销声匿迹。后来才知,是随夫远赴海外,在德国定居。异国他乡,她倒也寻得些演出机会,日子过得尚算顺遂。只是这\"顺遂\"二字,终究敌不过命运的捉弄。
五十六岁那年,病魔找上了她。临终前,她道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:原来她并非生母所出。整理养母遗物时,她发现了这个秘密。养母待她,却比亲生更亲。念及此,她不禁潸然泪下——成名后只顾奔波,竟未能好生侍奉养母终老。
我想,这大约就是人生的吊诡之处。我们追逐远方,却忘了来时的路;我们渴求更多,却忽略了已有的珍宝。索宝莉的歌声曾温暖过无数人,而养母的爱,则温暖了她的一生。虽非血亲,却胜似血亲,这份情谊,比任何名利都来得珍贵。
如今斯人已逝,唯余歌声绕梁。愿每个追梦人,都能在向前奔跑时,不忘回头看看那些默默守候的身影;愿每个\"索宝莉\",都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真情。毕竟,这世间最动人的旋律,永远都是爱的回响。
发布于:山西省顺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